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能源行業向“綠”而行 科技創新領跑綠色經濟新賽道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: 發表時間:2024-09-09 16:29:30瀏覽次數:498
地大熱能獲悉,近年來,智慧電網、光伏發電等發展迅速,我國能源發展成績亮眼,節能減排項目遍地開花,能源結構持續優化,產業轉型“綠色”可期。
近日印發的《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》提到,實施發輸配電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行動,實施風電光伏設備更新和高效回收利用行動,實施標準提升行動,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,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。
能源行業向“綠”而行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留清潔底色。近日印發的《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》進一步釋放以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抓手,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信號。
“堅持先立后破,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”“加快西北風電光伏、西南水電、海上風電、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”“加強清潔能源基地、調節性資源和輸電通道在規模能力、空間布局、建設節奏等方面的銜接協同”,其圍繞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、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出多項要求。
據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,2013年至2023年,中國煤炭消費比重從67.4%下降到55.3%,累計下降12.1個百分點;風電、太陽能發電、水電、核電及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10.2%提高到17.9%,累計提高7.7個百分點。工業、交通、建筑和人民生活用能方式發生深刻轉變,油品質量實現由國三到國六標準“三連升”,對大氣質量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。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基礎設施體系,經濟發展“含綠量”顯著提升。
近年來,綠色產業蓬勃發展,科技創新領跑綠色經濟新賽道,供能結構不斷優化,供能產業正在生發“綠”芽。
在陜西寶雞,兩座利用中深層地熱水熱能供暖的能源站投入使用,采用“地熱能梯級最大化利用+大溫差熱泵機組+燃氣鍋爐調峰補熱”的多能互補形式,為當地群眾提供冬季供暖服務,實現了區域清潔化供熱;廣東深圳打造的網地一體虛擬電廠智慧調度運行管理云平臺,解決海量負荷側資源接入調度運行的可觀、可測、可控、可用四大關鍵問題,2023年調節電量約128.5萬千瓦時,直接減少碳排放約1074.3噸;山東勝利油田打造“低耗高效、規模輸送、增油減碳、零碳排放、循環利用、安全封存”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,實現了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同互補。
能源轉型可為各行各業節能降碳、綠色發展提供基本要素支撐,是推動全社會節能降碳的重要抓手,要通過化石能源“減法”與非化石能源“加法”協同發力,為經濟社會全面節能降碳、綠色轉型創造更有利條件。
綠色賽道上,工業園區、生產廠區、港口等多個重點用能場景逐“綠”而行,釋放能源轉型新動能。浙江杭州,當地通過替代園區企業自建空調系統、減少配電容量資源占用,節約綜合用能成本約10%,協同電網削減峰值負荷約30%;福建廈門,園區通過“源-網-荷-儲”精準調控技術,統籌調控暖通空調,照明及充電樁等可調負荷資源,提供高達20%容量的負荷需求側響應;江蘇南京的一所自動化企業,依托自主可控的能源管理平臺和智能微電網,綠色智慧用能實踐覆蓋生產運營全過程,能耗降低8%,經濟效益不斷提升……近年來,節能減排技術不斷取得突破,企業園區“綠意盎然”。
“將統籌能源安全和低碳轉型,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,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。”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既要做好消費側節能降碳的“減法”,深入實施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行動,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;又要做好供給側非化石能源提質擴量的“加法”,加大非化石能源開發力度,統籌推進核電、水電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。
綠色能源是未來能源的發展趨勢,符合能源轉型的低碳化和清潔化需求。能源轉型帶動能源特別是電力行業的智能與互聯,給綠色能源提出了更多的技術創新要求,正是因為相關領域持續技術創新的累積效應,使得全球的能源結構向著更低碳、清潔的方向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