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地熱+多能互補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:地大熱能 發表時間:2022-02-21 11:30:53瀏覽次數:10634
在“雙碳”目標下,作為地熱能主力的能源企業也迎來了發展新機遇。地大熱能通過地熱能“+ ”多能互補模式,將地熱這一地球本土的未來能源和來自太陽系的其他可再生能源,諸如太陽能、風能、生物質能、海洋能等結合起來一并加以開發利用,打造多能互補儲/供能系統。
地熱能
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適用于地熱能開發。相對于太陽能和風能的不穩定性,地熱能是較為可靠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。地熱能不僅能用來發電外,還可以進行建筑供暖制冷、發展溫室農業種植養殖和溫泉旅游等利用途徑。
利用城鄉閑置屋頂資源、閑置水面、農田、荒山土地建設分布式光伏,結合光伏+農牧漁業、光伏+休閑旅游、光伏+生態治理、光伏+建筑、光伏+智能設施等模式,以集約化、精細化的管理思路,建設形成多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。
在具有一定資源條件的地區,緊鄰負荷中心,統籌規劃分散式風電項目,就近接入配電網,就地消納。推動城鄉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。
水能
在欠發達地區優化小電網小水電設施,加強大小電網互聯互通主副協調,在逐步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過程中,積極探索水電站管理模式和綠色發展道路,利用信息化建設實現集約管理,從功能改造、產業鏈調整等方面著手,激發小水電造血功能,助力城鄉振興。
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,發展生物質能源項目,解決城鄉廢棄物清潔化管理和高效利用。建設區域有機廢棄物集中處理沼氣生物天然氣項目、園區型“養殖-沼氣-種植”項目和農戶庭院型沼氣項目。
氫能適合應用在分布式發電儲能配套系統上,如大型風電、光伏的儲能配套,水電站的儲能配套,以及偏遠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配套等電力領域。在具備一定工業產業基礎的地區,推廣工業副產氫利用,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、輸氫、儲氫、加氫產業,推廣氫燃料電池車及氫能利用。
新能源利用
充分挖掘項目區自然資源稟賦,推動去散煤、無硫化、清潔的供暖模式,開展“地熱+風光”集中供暖,因地制宜開展淺層地源、水源、空氣源熱泵、中深層地熱供暖/冷,推動清潔電供暖/冷,實現多能互補、立體取能的供能模式。
合理發展以農林生物質、生物質成型燃料、生物天然氣等為燃料的生物質供暖,在農村、鄉鎮等人口聚集區進行區域集中供暖,提升城鄉地區空氣質量和生活舒適度,有效減輕天然氣供暖造成的保供和價格的雙重壓力。
地熱+多能協同智慧場景及設施
地熱+(風能、太陽能、氫能、儲能、水能、生物質能等)新能源,根據因地制宜、多能互補實現能源綜合開發利用。
應用場景
① 智慧城鎮型
服務對象:城市新區、老城區或縣鎮區域
② 智慧產業園區型
③ 智慧集群樓宇型
儲能技術:
到2025年,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、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。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、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,標準體系基本完善。產業體系日趨完備,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。其中,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,系統成本降低30%以上;火電與核電機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規電源的新型儲能技術、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;兆瓦級飛輪儲能等機械儲能技術逐步成熟;氫儲能、熱(冷)儲能等長時間尺度儲能技術取得突破。
到2030年,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。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,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,市場機制、商業模式、標準體系成熟健全,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,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,全面支撐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。
上一篇 >沒有了
下一篇 >沒有了